浏览次数:14次
家教记录:0
最近登录:2025-10-20
ID:T1056299
高校:沈阳农业大学
身份:本科大二学生
专业:园林
家庭:沈河-
籍贯:辽宁
学校:沈河-
1. 对小学数语英、初高中语文、英语、政史生等学科知识掌握扎实,熟悉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,能结合课本知识搭建清晰的讲解框架,帮助学生理解核心考点。 2. 有耐心、责任心,擅长观察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接受程度,会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讲解方式,比如用简单例子拆解数学难题、用趣味话题引导语文积累,避免填鸭式教学。讲课方式幽默谐趣,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爱。 3. 注重基础巩固与学习习惯培养,不仅会帮学生补全知识漏洞,还会提醒小学阶段的作业规范、初高中的笔记整理方法,助力学生长期提升学习能力。 4. 沟通能力较好,能和学生轻松交流,也会及时和家长反馈学习情况,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与不足,共同配合推动学生学习。
案例一:小学五年级数学——从“算不对”到“算得快” 高考后在辅导过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。孩子数学基础薄弱,尤其害怕小数乘法和应用题,作业经常错一半,对数学兴趣很低。 第一次上课先帮他梳理课本里的小数乘法法则,发现他总在“点小数点”时出错,就用他喜欢的“奥特曼卡片”举例:比如1张卡片1.5元,买3张是4.5元,先算15×3=45,再看因数里有1位小数,就从45右边数1位点小数点。之后每天让他练5道基础题,再结合生活场景(比如算文具店购物总价)编简单应用题,帮他理解“数学有用”。 坚持2个月后,他小数乘法正确率从40%提到90%,期末数学考试从65分升到82分,还主动跟我说“现在做数学题不慌了”。 案例二:初中二年级历史——从“背不熟”到“能串联” 在同一时期,辅导过一名初二学生,她记历史时间线总混淆,比如分不清“鸦片战争”和“甲午中日战争”的先后,也记不住条约内容。 我先找了大连本地的历史关联点帮她代入:比如讲“甲午中日战争”时,提到大连旅顺口在战争中的历史,让她先对“身边的历史”有印象,再用“时间轴表格”整理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关键事件,标注每个事件的“时间、起因、结果”。还教她用“关键词联想”记条约:比如《马关条约》里“割台湾、赔2亿”,就记“台2亿”。 期末前复习时,她能自己画出近代侵华战争的时间轴,还能说出每个条约的核心影响,历史期末考从70分涨到88分,家长反馈她现在看历史纪录片都会主动讨论。 案例三:高中一年级语文——从“写不出”到“有思路” 去年夏天辅导过一名高一学生,他写议论文总“没话说”,要么凑不够字数,要么论点和论据脱节,比如写“坚持”主题,只知道举“爱迪生发明电灯”的例子,再没其他内容。 我先带他分析课本里的议论文(比如《劝学》),看作者怎么“提论点、找论据、做分析”,再帮他建立“素材库”:分“历史人物、现实案例、名言”三类,比如补充大连本地的“硬核科技”案例(比如大连船舶重工的技术突破),让他写“坚持”时能结合“企业研发新技术的坚持”。 每次写作文前,先让他列“提纲”:先确定中心论点,再找2-3个论据,每个论据后面写1-2句“分析句”(比如“大连船舶重工坚持攻克深海钻井平台技术,说明坚持能突破技术瓶颈”)。2个多月后,他写800字议论文能在40分钟内完成,论据从1个增加到3个,作文分数从38分(满分60)提到48分,还说“现在知道怎么把想法串成文章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