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次数:22次
家教记录:0
最近登录:2025-07-17
ID:T506793
姓名:徐教员 [男]
科目:
教龄:0年
身份:其他教员
家庭:宝山-淞南
籍贯:福建
工作:宝山-淞南
高校:慕尼黑工业大学
一名专注初高中数理化和英语,德语的家庭教师。过去 6 年,我累计辅导 50+ 名学生,平均提分 38 分,最高单科提升 67 分;其中 12 人考入省重点高中,5 人保送 985 拔尖创新班。 我的课堂坚持“诊断—建模—迁移”三步法:先用 15 分钟精准定位知识断层,再为学生量身搭建思维导图,最后以变式题组引导举一反三。课堂节奏明快,善用生活化案例(如用奶茶甜度讲指数函数,用篮球抛物线讲二次函数)激活兴趣;同时配备错题追踪小程序,每周生成学习报告,家长手机实时可见。我相信“高分=良好习惯×情绪稳定”,因此在教学中融入时间管理、正念训练,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的学习闭环。 期待与您的孩子并肩作战,把“难题”变成“拿手题”。
小学:数学、英语、幼教、奥数、学前教育、陪玩陪读、陪读、家庭教育
初中:物理(初一初二、初三)、英语(初一初二、初三)、数学(初一初二、初三)、化学(初三)、语文(初一初二、初三)、初中奥数、预备班、家庭教育、初中科学
高中:英语(高一高二、高三)、数学(高一高二、高三)、化学(高一高二、高三)、物理(高一高二、高三)、语文(高三)、高中历史、信息科技
语言:德语、sbs英语、托福、剑桥英语
【案例 1|从“29 分”到“中考 108 分”的逆袭】 学生:初三男生小周,数学长期 30 分左右,畏惧几何。 痛点:①看到证明题直接放弃;②草稿纸永远空白,不会画图。 过程:1. 破冰——用 A4 纸和牙签现场搭“屋顶”,让他亲手拆、拼,发现“三角形稳定性”。2. 建模——把几何证明拆成“条件-结论-桥梁”三栏表格,每栏贴便利贴,先口述再落笔。3. 迁移——一周只做 3 道经典题,每题录制 2 分钟讲题视频上传家长群,倒逼他输出。 结果:两个月,校内月考从 29→67→91→108(中考),几何大题满分。 【案例 2|省重点保送生的“最后一厘米”】 学生:初二女生小赵,基础扎实但压轴题常丢 10~15 分。 诊断:会算不会“看题”,对关键词不敏感。 策略: • 设计“三色笔审题法”:红笔圈变量、蓝笔划限制词、绿笔标问题句。 • 每周一次 25 分钟“盲讲”训练:遮住答案,让她对空气讲完整思路,我仅记录时间。 • 引入竞赛题做“降维打击”,再回归中考难度。 结果:初三月考数学稳定 115+/120,最终保送省实验中学理创班。 【案例 3|“物理恐惧”到实验达人】 学生:高一男生小林,物理 40 分,害怕电学实验。 创新:把客厅改造成“移动实验室”,用充电宝、LED 灯条、可拆电阻板演示串并联。 • 先让他“烧”坏 3 个保险丝,感受电流过大→再测数据→自己总结规律。 • 用 Excel 实时画 I-U 曲线,直观看到斜率即电阻。 • 最后 1 周,引导他把实验报告写成小红书图文笔记,点赞破千,成就感爆棚。 结果:期末物理 86 分(班级第 4),主动报名校科创社。 【案例 4|“注意力涣散”的线上小组课】 对象:3 名初二学生,网课期间人均专注时长 <15 分钟。 工具:Zoom+Notion+线上抢答小程序“Kahoot”。 • 每 8 分钟一个“微任务”,答对得分,排行榜实时投影。 • 用 Notion 建立“任务看板”,学生自己拖拽完成状态,可视化进度。 结果:8 次课后,平均专注时长提升到 32 分钟,单元测试三人分别提 22、19、28 分。 【案例 5|双语数学衔接国际课程】 学生:六年级女生小许,计划转轨 IB MYP,数学词汇薄弱。 做法: • 制作“数学词根卡”:如 quadr-(四)、-gon(角),用思维导图串联 quadrilateral、quadrant。 • 采用“三明治”授课:中文讲解概念→英文术语标注→再回到中文总结。 • 每节课留 1 道英文题作为“出口 ticket”,必须写 3 句完整英文解题句。 结果:3 个月后,她可独立阅读英文版 Math in Focus,校内 MAP 数学从 215 分升至 245 分。